肝包蟲囊腫疾病
疾病介紹
-
肝包蟲囊腫多見于牧區(qū),南美、南歐和澳洲等與牧羊有關,伊朗和伊拉克等與駱駝有關,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則可能與馴鹿有關。我國內蒙、西北、四川西部、西藏等地區(qū)較常見。本病又稱肝棘球蚴病,由細粒棘球絳蟲的蚴侵入肝臟所致。
病因
-
肝包蟲囊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由細粒棘球絳蟲的蚴侵入肝臟所致。
人的肝包蟲囊腫是細粒棘球絳蟲以人為中間宿主的無性期階段。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、狐或狼,中間宿主為羊、牛、馬、豬和人。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,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,此蚴隨糞便排出,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。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,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,六勾蚴即脫殼而出,穿過胃腸壁進入門靜脈,多數(shù)停留在肝,少數(shù)逸出至肺和其他臟器。棘球蚴在各有關臟器先形成初期包蟲囊腫,此囊壁即其后的內囊,而中間宿主組織在其周圍形成的纖維包膜為外囊。內囊又分為外層與內層,外層稱角質膜,內層為生發(fā)層,生發(fā)層又產生生發(fā)囊、頭節(jié)、子囊、孫囊。當有包蟲感染的羊、?;蚱渌虚g宿主的內臟被犬、狐或狼所食,此寄生蟲即完成其生活周期。
癥狀
-
肝包蟲囊腫有哪些表現(xiàn)及如何診斷?
臨床表現(xiàn)多不明顯,中青年多見,初期可無癥狀,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塊、腹脹、腹痛,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,可有呼吸系癥狀。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。少數(shù)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。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(xiàn)膽管炎甚或敗血癥。穿入胸腔者可出現(xiàn)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。體征主要為上腹囊性腫塊,位于腫上方者僅見肝腫大。有并發(fā)癥者可出現(xiàn)相應體征
檢查
-
肝包蟲囊腫應該做哪些檢查?
1.包蟲囊液皮內試驗(卡松尼試驗)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。其方法是將無感染的包蟲囊液濾去頭節(jié),高壓滅菌后作為原液。一般用1∶1000、1∶100、1∶10的等滲鹽水稀釋液0.1ml,由低濃度開始,在前臂屈側作皮內試驗。15分鐘后觀察結果,局部出現(xiàn)紅色丘疹,紅暈直徑>1cm為陽性。若陽性反應在6~24小時后出現(xiàn),則為延遲反應,仍有診斷價值。本試驗陽性率為75%~95%,但有假陽性。
2.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%~80%。
3.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。
4.B型超聲檢查 肝區(qū)可見液性暗區(qū),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、大小。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。
5.肝核素掃描 直徑>2~3cm者,肝內可顯示占位性病變。
6.X線檢查 肝影增大,橫膈右側升高或隆起。肝區(qū)可顯示陰影或有鈣化影,肝前下方囊腫可顯示胃腸道受壓征象。
7.CT、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有助于鑒別診斷。
鑒別
-
肝包蟲囊腫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?
①先天性肝囊腫:無牧區(qū)居住史,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,包蟲皮試陰性。
②肝膿瘍:無牧區(qū)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,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,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(xiàn),包蟲皮試陰性。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,包蟲皮試乃主要鑒別依據。
并發(fā)癥
-
肝包蟲囊腫可以并發(fā)哪些疾?。?
1.囊液外逸導致過敏
2.過敏性休克
3.頭節(jié)進入腹腔形成繼發(fā)性包蟲囊腫
預防
-
肝包蟲囊腫應該如何預防?
在畜牧區(qū)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;消滅野犬,加強家犬的治理,兒童勿玩耍狗;防止犬糞污染草場,飼料,水源,預防羊群染病,加強宰殺治理,病死的羊尸應深埋或焚毀。注重個人衛(wèi)生;保護水源,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
治療
-
肝包蟲囊腫治療前的注意事項
在畜牧區(qū)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;消滅野犬,加強家犬的治理,兒童勿玩耍狗;防止犬糞污染草場,飼料,水源,預防羊群染病,加強宰殺治理,病死的羊尸應深埋或焚毀。注重個人衛(wèi)生;保護水源,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