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厭食疾病
疾病介紹
-
小兒厭食癥在小兒時期很常見,主要的癥狀有嘔吐,食欲不振、腹瀉,便秘,腹脹,腹痛和便血等,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(zhì)性疾病,且常出現(xiàn)在其他系統(tǒng)的疾病時,尤其多見于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,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,密切觀察病情變化,對其原發(fā)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
病因
-
(一)發(fā)病原因
厭食癥病因多種多樣,歸納有以下幾種:
1.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許多急,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厭食的表現(xiàn),其中消化道疾病尤為明顯,如消化性潰瘍,急慢性肝炎,急慢性腸炎,長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厭食。
2.藥物影響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惡心,嘔吐,如紅霉素,氯霉素,磺胺類藥物等也可導致厭食,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(xiàn)有厭食,一些抗癌藥物更容易引起厭食。
3.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內(nèi)分泌素不足 鋅缺乏常表現(xiàn)有厭食,某些內(nèi)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,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(xiàn)厭食。
4.氣候影響 如夏天炎熱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。
5.喂養(yǎng)不當 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原因,城市尤為明顯,原因是家庭經(jīng)濟改善,市場兒童食品供應增多,獨生子女嬌生慣養(yǎng),家長缺乏科學喂養(yǎng)知識,亂吃零食,過食冷飲,亂給“營養(yǎng)食品”,一些高蛋白,高糖食品(如巧克力等),反使食欲下降。
6.神經(jīng)性厭食(anorexia nervosa) 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類厭食,發(fā)病因素與臨床表現(xiàn)如下:
(1)急性精神刺激:如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后,精神萎靡,活動受抑制,食欲降低,這種厭食,往往時間不會太長,恐嚇心理過去食欲也就會恢復。
(2)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: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(huán)境進入托兒所或其他新環(huán)境時,對新環(huán)境不適應,情緒低落,食欲降低,有時飯后出現(xiàn)嘔吐,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等。
(3)錯誤教育的影響:
①家長對兒童要求過高,限制自由,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,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,影響其情緒,使食欲降低。
?、诩议L過分注意兒童進食,反復誘導或以威脅手段致反感而厭食。
(4)頑固性神經(jīng)性厭食:個別女孩神經(jīng)性厭食可十分嚴重,病人極度消瘦,無力,與嚴重營養(yǎng)不良有類似之處,如體溫偏低,怕冷,心率減慢,血壓偏低,肢端發(fā)紺,年長女孩有閉經(jīng),貧血,并有維生素,蛋白質(zhì)缺乏的特征。
(二)發(fā)病機制
1.疾病影響 急慢性疾病可導致胃腸動力不足(功能性消化不良)引起的厭食,當今已受到重視,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應用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,微生態(tài)失衡,造成腹脹,惡心與厭食。
2.氣候 氣溫高,濕度大,可影響胃腸功能,降低消化液分泌,消化酶活性降低,胃酸減少等,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厭食。
3.喂養(yǎng)不當 正常兒童每隔3~4h胃內(nèi)容物排空,血糖下降,就會產(chǎn)生食欲,喂養(yǎng)不當或飲食習慣不良,如吃飯不定時,飯前吃零食或糖果,胃內(nèi)總有東西,血糖不下降,就不會有食欲。
4.情緒因素 強迫喂食,引起兒童反感,各種影響兒童情緒的因素,均可導致厭食。
5.頑固性神經(jīng)厭食 患兒內(nèi)分泌檢查,尿內(nèi)17-羥類固醇排出低于正常,血漿皮質(zhì)醇的含量正?;蚱?,下丘腦-垂體-腎上腺系統(tǒng)對地塞米松的反應受到抑制,這些變化亦可見于重度營養(yǎng)不良,有人提出此類病人可能有間腦-神經(jīng)內(nèi)分泌功能缺陷,是為病理基礎,此外神經(jīng)性厭食時,血漿生長激素對低血糖反應減弱,而其他營養(yǎng)不良則正常或加強,厭食患兒對左旋多巴的反應亦受損害,這兩種反應與邊緣系統(tǒng)下丘腦的功能有密切關系,有的作者懷疑與下丘腦調(diào)節(jié)食欲的整合中樞功能紊亂有關。
癥狀
-
1.年齡 1歲以下的嬰兒,特別是新生兒有明顯食欲低下者,多為疾病所致,特別應注意敗血癥,結核病,佝僂病和各種營養(yǎng)缺乏癥等,幼兒和年長兒要特別注意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和情緒等神經(jīng)精神因素的影響。
2.家庭環(huán)境情況 家庭條件較好的子女,因過分溺愛,過分擔憂小兒健康和營養(yǎng),采取誘騙,打罵,多給零食等方法,企圖讓小兒多吃,結果常適得其反;一些父母對子女不夠關心,影響小兒情緒和食欲。
3.食欲減退的程度 輕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個體差異或零食過多等不良習慣所致,嚴重食欲減退或拒食常提示潛在疾病的存在。
4.有無伴隨癥狀 雖有輕度食欲不良,但小兒活潑,愉快,精神飽滿無癥狀者,多為正常,伴有疲倦,精神萎靡,低熱者,多系結核或其他感染,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注意胃,十二指腸潰瘍,寄生蟲等,伴反應遲鈍,皮膚粗糙,少汗和發(fā)育不良者,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,伴多汗,肋骨串珠,方額,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。
遇有厭食患兒,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,作好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化驗,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引起,是否藥物影響,有否微量元素或內(nèi)分泌素缺乏,還要調(diào)查患兒家庭,托兒所及學校環(huán)境,有無不良精神刺激與不良的飲食衛(wèi)生習慣,然后確定病因。
臨床上,常有家長自訴小朋友食欲不好,是不是得到“厭食癥”呢?其實,并不是憑“食欲不振”就診斷為“厭食癥”;所謂的厭食癥,必須先排除寶寶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內(nèi)科慢性疾病(例如:長期泄瀉,慢性肝炎,肺結核),如果是因為上述原因,此時的厭食是自然的,等到疾病痊愈后,厭食應該會改善;真正的厭食是指小朋友長時期食欲不振,看到食物也不想吃,甚至拒吃,這種情形一般連續(xù)兩個月以上,如此,才符合所謂的“厭食”。
檢查
-
1.胃腸道出血時胃管內(nèi)抽出咖啡樣物質(zhì)及糞便隱血試驗陽性,血紅蛋白水平降低;
2.血清電解質(zhì),血糖,血氣,血漿滲透壓反映機體內(nèi)環(huán)境是否平衡;
3.腹脹者肝腎功能,血清心肌酶譜等監(jiān)測觀察全身各臟器功能損傷程度;
4.纖維胃鏡檢查是早期確診應激性潰瘍的主要方法,選擇性血管造影可見造影劑外溢成一團積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,X線平片見腹腔內(nèi)有游離氣體時提示潰瘍穿孔,超聲圖像可有胃壁增厚,粘膜皺襞肥大等。
鑒別
-
鑒別診斷
很多情況和疾病均可使食欲減退,其中以習慣不良,缺鐵性貧血,佝僂病,寄生蟲病,結核病和傳染性肝炎較多見,詳見有關章節(jié)。
1.習慣不良
除家庭環(huán)境和病史中有明確飲食習慣不良外,必須排除有關疾病因素,方能診斷,并注意糾正不良習慣,要循序漸進,正確誘導和鼓勵。
2.缺鐵性貧血
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多發(fā)病,缺鐵不僅導致貧血,代謝障礙,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和行為異常等,還可引起胃酸減少,胃,十二指腸炎,腸黏膜萎縮和吸收功能障礙等胃腸消化功能異常,影響小兒食欲,甚至生長發(fā)育,應提倡鐵強化食品,進行群體預防,經(jīng)血紅蛋白,血清鐵,總鐵結合力,紅細胞內(nèi)原卟啉和血清鐵蛋白等檢查證實診斷者,及時用鐵劑治療。
3.鉤蟲病
對鉤蟲流行區(qū)小兒有貧血,異食癖和精神食欲差者,應檢查大便常規(guī)找鉤蟲卵,確診后及時驅(qū)蟲,并給鐵劑。
并發(fā)癥
-
本病長期得不到緩解,可并發(fā)疾病小兒營養(yǎng)不良,甚至引起發(fā)育障礙等,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(fā)育中,相對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種營養(yǎng)素供給,如果各種營養(yǎng)素供給不足,不但會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(fā)育,嚴重時使生長發(fā)育停滯,體內(nèi)臟器萎縮,這樣必然會影響小兒的正常免疫系統(tǒng),如由于厭食導致的嚴重的蛋白質(zhì)--熱能不足營養(yǎng)不良患兒,可出現(xiàn)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血清抗體減少,因而容易發(fā)生各種細菌,病毒和真菌等感染,且感染往往持續(xù),遷延不愈,甚至危及生命,表現(xiàn)為反復感冒,發(fā)燒,或反復咳嗽,不吃,不好動,體重不增,個兒不長。
預防
-
1.合理喂養(yǎng),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從小抓起.
4個月以內(nèi)的嬰兒最好采用純母乳喂養(yǎng)。因為相關的研究表明,純母乳喂養(yǎng)的小兒很少有厭食。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,不要操之過急。小兒飲食以主副食為主,不亂加額外的“營養(yǎng)食品”。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孩子營養(yǎng)的不足,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(yǎng)價值。
2.培養(yǎng)良好的飲食衛(wèi)生習慣
定時、按頓進食,飯前不吃零食(包括飲料),因為血糖升高影響食欲,飯后吃水果。家長要注意經(jīng)常變換飲食的品種、盡量不要千篇一律,要葷素搭配。動物食品含鋅較多,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。
3.要保持輕松愉快的進食情緒
創(chuàng)造好的吃飯氣氛。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攝食。即使有幾次小兒進食不好,也不要著急,不要威協(xié)恐嚇小兒進食,也不要乞求小兒進食。一餐不吃、不必顧 慮,也不要再用零食補充,下餐餓了自然會吃。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,大人應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嘗這種食物,既不無原則遷就,也不過分勉強。
4.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樣
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,則孩子也會受到影響,多半也是個厭食者。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,不挑食不偏食,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。
5.積極治療引起厭食癥的根源
如因為某個疾病引起的厭食,原發(fā)病治愈后,食欲自然會增加。
治療
-
小兒厭食癥西醫(yī)治療方法
(1)除了要保持合理的膳食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必要時可給硫酸鋅10mg,放糖漿內(nèi)或者于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,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(約每日10mg),可以促進食欲增加。
(2)如檢查血鋅低下,可用硫酸鋅2~3mg/kg?d,療程1~3個月。鋅能使味蕾細胞迅速再生,改善味蕾的敏銳度,又能提高消化功能,對缺鋅的患兒有效率高達90%以上。
(3)口服胃酶合劑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劑對增進食欲有一定作用。
(4)胃動力藥如嗎丁啉等,對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,促進胃蠕動,加快胃排空,能減輕腹脹、制止惡心、嘔吐,對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厭食有較好的作用。服用劑量:每次0.3mg/kg,3次/d口服。療程4周。需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使用。
(5)一般不用激素療法,但對嚴重頑固性厭食癥也可考慮應用,必須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用藥,臨床的參考方案如下①潑尼松(強的松)。每天 0.5mg/kg,3次/d口服。②小劑量胰島素,用于頑固性厭食,胰島素3~6U加于10%葡萄糖250~500ml靜脈點滴(1U胰島素至少給葡萄糖 4g),均能增加食欲。
(6)國外治療用藥方案:采用抗抑郁藥,阿米替林來改善患兒的情緒,提高對進食的興趣。參考劑量:12.5~25mg/kg,口服,每晚1次,在睡 前0.5~1h服。一般在6~12天后見效。此外,抗組織胺和抗5-羥色胺藥,賽庚啶,也可作為食欲興奮劑,有一定效果。劑量:每天0.25mg/kg, 分2~3次口服。
小兒厭食癥中醫(yī)治療方法
1.列舉幾種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成藥,供對癥治療:
(1)肥兒丸
適應癥:小兒消化不良、蟲積腹痛,面黃肌瘦,食少腹痛等。
用法用量:蜜丸劑,每丸重3克。每服1丸,日服2次。溫開水送服。
(2)理中丸
適應癥: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,傷及脾胃,中焦虛寒,脘腹疼痛,肢體倦怠,手足不溫,惡心嘔吐,口淡不渴,喜熱飲,大便稀溏(大便很爛,沒有形狀),小便清利等癥狀。
用法用量:蜜丸劑,每丸重9克。7歲以上小兒每次服4.5克;7歲以下小兒每次服3克,日服2次。白開水送服。
(3)啟脾丸
適應癥:小兒食量少,面黃肌瘦、四肢倦怠,胸脘痞悶,腹脹腹痛,嘔惡氣逆、噯腐吞酸,舌淡,舌苔白膩等癥狀。
用法用量:蜜丸劑,每丸重3克。兒童每次服1丸,每日服2~3次,周歲以內(nèi)小兒每次服半丸,每日服2次,白開水送服。
(4)兒康寧糖漿
適應癥:小兒食欲不振,食后腹脹,大便稀溏(大便很爛,沒有形狀),面黃肌瘦,舌質(zhì)淡嫩,舌苔薄白,脈象細弱。
用法用量:糖漿劑,每瓶200毫升。每次1湯匙,日服3次??崭箿亻_水調(diào)服。
(5)健兒散
適應癥:開胃健脾,生津消導之功。小兒食量小,食欲不振,面黃肌瘦,腹脹腹痛,心煩口渴,腹瀉便干。
用法用量:散劑,每袋80克。3歲以下每次服0.75克,每日2次;4~6歲每次服2.75克,每日3次;7~12歲每次服5.5克,每日2次,溫開水調(diào)服。必須堅持服藥,一般連續(xù)服藥1~2月始有明顯療效。
(6)山楂健脾丸
適應癥:脾胃氣虛,消化不良,形體消瘦,面色無華,食欲減退,脘腹痞悶。舌苔薄白或無苔,脈細。
用法用量:蜜丸劑,每丸重6克。每次1丸,日2~3次,空腹溫開水送服。3歲以內(nèi)小兒酌減。
(7)香砂六君丸
適應癥:小兒脾胃不健,飲食不思,胸膈不利,脘腹脹滿,嘔吐吞酸,大便不實等。
用法用量:水丸劑,每50粒重3克。成人每人每次服6~9克;7歲以上小兒每次服3~4.5、克;7歲以下小兒每次服2~3克。均每日2~3次,空腹溫開水送服。本方是平補之劑,便于常服。
(8) 小兒增食丸
適應癥:小兒食欲不振,口臭,大便臭穢,夜臥不寧等癥。
用法用量:劑型為蜜丸劑,每丸重3克。1周歲以內(nèi),每次服半丸;1~3歲,每次服1丸;3~7歲每次服1丸半;7歲以上每次服2丸。均每日2~3次,空腹溫開水送服。本方藥力和緩,可以連續(xù)服用。
(9)小兒化食丹
適應癥:飲食不節(jié),食滯中焦、久而成積。食欲不振,泛嘔吞酸,脘腹脹滿或疼痛,大便秘結,或瀉下酸腐等。
用法用量:劑型為蜜丸劑,每丸重1.5克。2~4歲每服1丸,周歲以內(nèi)服半丸,日服2次,溫開水送下。本方配伍合理,化食消積之力較強,制成蜜丸后,丸則緩之,且藥量少,使用安全,效力可靠,可以連續(xù)服用,使積去病除。純虛無實之證,當禁服用。
(10)小兒消食至寶丹:
適應癥:小兒乳食積滯,乳食少進或嘔吐乳食,口中有乳酸味,肚腹脹滿,大便酸穢,形體消瘦,煩哭不寧,身熱,尿黃,唇紅,舌苔黃或厚膩等。
用法用量:劑型為蜜丸劑,每丸重3.5克,每次1丸,每日1~2次,空腹溫開水送服。3歲以內(nèi)小兒酌減。忌生冷、油膩食物。
(11)保和丸
適應癥:飲食不節(jié)制,致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調(diào),食滯,中脘滿悶,噯腐不食,腹中飽脹等癥。
用法用量:劑型為小丸劑,每袋6克。每次服1袋,每日服2次,白開水送服。小兒酌減,并研細調(diào)服。本方為漸消緩散的方劑,可連續(xù)服用,直至癥狀完全緩解。
(12)301兒童開胃樂口服液:
適應癥:小兒厭食、偏食挑食,消化不良,面黃肌瘦,形體虛弱,抵抗力差,易患感冒以及缺鋅、缺鈣、缺鐵性貧血等病癥。
用法用量:劑型為安瓿口服液,每支10毫升。1~3歲,1日2次,每次10毫升,4~6歲,1日3次,每次10毫升,7歲以上,1日2次,每次20毫升。
2.中醫(yī)稱厭食為納呆,主因脾胃功能失調(diào)。由于脾胃素虛,或喂養(yǎng)不當、飲食不節(jié)、傷及脾胃所致。臨床分為虛、實兩證:偏實證者治以消導為主;偏虛證者治以調(diào)補為主,并結合臨床隨癥加減。
實證診斷: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調(diào),食欲減退,惡心嘔吐,手足心熱,睡眠不安,腹脹或腹瀉。舌苔黃白膩,脈滑數(shù)。治以消食化滯化,常用保和丸方加減。
處方舉例一:藿香9g,胡連3g,陳皮6g,建曲9g,焦山查9g,茯苓9g,雞內(nèi)金9g 處方舉例二:山藥9g,川明參9g,雞內(nèi)金9g,苡仁9g,稻芽9g,麥芽9g。
虛證診斷:體質(zhì)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,致使脾胃消化無力,食欲不振,面黃肌瘦,精神倦怠,乏力,或大便溏稀。唇舌較淡,舌無苔或少苔,脈細弱無力。治以健脾益胃法。常用理中湯加減。
處方舉例一:黨參9g,白術9g;茯苓9g,草蔻3g,干姜3g,生谷,麥芽各9g。
處方舉例二:黨參9g,茯苓9g,焦術3g,甘草3g,焦查6g,川樸3g,生麥芽9g。
加味法,以上二證均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:①潮熱加骨皮9g,白薇9g;②腹瀉加山藥9g,蓮肉9g;久瀉加赤石脂9g,訶子6g;③消瘦不思食加啟脾丸繼服;④氣逆加砂仁3g,千年健9g;⑤虛甚加黃精9g;⑥腹脹加萊菔子3g;⑦厭食頑固者加丁香1.5g;⑧嬰幼兒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,每次0.3~0.6g,日2~3次。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蠣15g,浮小麥9g。
3.傳統(tǒng)療法
(1)針灸療法:可灸足三里、合谷、中脘、梁門穴。
(2)捏脊療法:對厭食效果好,特別是對虛證。具體方法方法可參閱相關書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