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注微信

掃描二維碼
微信關(guān)注

首頁 > 疾病信息 > 風熱瘡介紹

風熱瘡疾病

就診科室:
[皮膚科] [皮膚性病科]
相關(guān)疾?。?/dt>
相關(guān)癥狀:

疾病介紹

風熱瘡是指皮膚出現(xiàn)斑疹、脫屑如糠秕之狀,四周淺紅呈玫瑰色的急性皮膚病。以前紅色或黃褐色斑片,圓形或橢圓形,其長軸與皮紋一致,上覆糠秕狀鱗屑為臨床特征。本病好發(fā)于春秋季節(jié),以青壯年多見。皮疹分布以軀干涸四肢近端為主,呈對稱性,初起一個較大的玫瑰色斑稱為母斑,以后增加的皮疹稱子斑。本病有自限性,一般4-6周自行消退,少數(shù)病程2-3個月,甚至更場一些時間才痊愈。通常不會復發(fā),亦不會遺留任何痕跡。本病相當于西醫(yī)所指的玫瑰糠疹。

病因

風熱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

病因病機


主要因血熱內(nèi)蘊,外感風邪,致風熱客于肌膚,腠理比賽,營血失和而發(fā)病?;蝻L熱日久化燥,灼傷津液,肌膚失養(yǎng)而致。

癥狀

風熱瘡有哪些表現(xiàn)及如何診斷?


    

    臨床表現(xiàn)


部分患者皮疹生前可出現(xiàn)全身不適,頭痛、咽痛等前驅(qū)癥狀,初起時常于軀干貨四肢出現(xiàn)一個較大的橢圓形或圓形淺紅色或黃褐色斑片,直接約3-5cm,邊緣微高起,被覆糠秕樣鱗屑,此即為母斑,或稱先驅(qū)斑,顏色淡紅或黃褐色,亦可漸變?yōu)榧t色或暗紅色,有細小皺紋,邊界清楚,覆有細薄的糠秕樣鱗屑。皮疹散在或密集,極少融合。軀干不皮疹以胸部為多,腹部較少。如皮疹為橢圓形,其長軸常和肋骨的方向平行排列;四肢的皮疹多分布子阿上臂屈側(cè)及股內(nèi)側(cè),其長軸常與皮紋的方向一致。斑之間常有1-2mm的丘疹。一般無全身癥狀,但也有出現(xiàn)輕度頭痛、咽痛、低熱、頸部或腋下淺表淋巴結(jié)重大等癥狀,本病有自限性,一般約4-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,遺有暫時性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。少數(shù)病例可遷延半年或更長始能痊愈,愈后一般不再復發(fā)。


診斷依據(jù)


1、 皮損分布以軀干和四肢近端為主,呈對稱性。


2、 皮損特征為淺紅色或黃褐色斑片,圓形或橢圓形,其長軸與皮紋一致,上覆糠秕狀鱗屑。


3、 有不同程度的瘙癢。


4、 一般經(jīng)4-6周后皮疹自行消退。一般不復發(fā)。

檢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風熱瘡應該做哪些檢查?


皮膚皮疹檢查


鑒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風熱瘡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?


1,白?相鑒別:


白?即銀屑病,皮疹可發(fā)生于身體各處,而不局限于軀干和四肢近端,紅斑大小不等,觸之較厚,上覆多層鱗屑易剝脫,有薄膜現(xiàn)象和點狀出血現(xiàn)象.


2,白屑風鑒別:


白屑風即脂溢性皮炎,皮疹好發(fā)于頭皮,顏面,胸背,腋下,腹股溝等多脂,多毛,多汗部位,皮損為淡紅色或黃紅色斑片,形狀及排列無規(guī)則,上覆淡黃色油膩性鱗屑.


3,楊梅斑鑒別:


楊梅斑為二期梅毒疹,與風熱瘡皮疹相似,但皮疹可泛發(fā)全身,無癢感,有冶游史,梅毒血清學,免疫學檢查陽性.


4,紫白癜風多發(fā)于胸背、頸側(cè)、肩胛等處,皮損為黃豆到蠶豆大小的斑片,微微發(fā)亮,先淡紅或赤紫,將愈時呈灰白色斑片。―?般無自覺癥狀,或有輕度瘙癢。真菌檢查陽性。


5,圓癬皮損數(shù)目少,呈環(huán)形。中心有自愈傾向,周邊有丘疹、水皰。真菌檢查陽性。


并發(fā)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風熱瘡可以并發(fā)哪些疾???


本病有自限性,一般經(jīng)4―6周皮損可自然消失,遺留暫時性色素減退或沉著斑,少數(shù)病例可遷延2―3個月,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痊愈,愈后一般不再復發(fā)。


預防


1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,避免風邪外襲?! ?

2、皮損不宜過度搔抓及熱水燙洗?! ?

3、忌食酒類、辛辣及腥發(fā)之物?! ?

4、不要濫用刺激性外用藥,減少熱水沐浴。


治療

 一、內(nèi)治法

  (一)風熱蘊膚證發(fā)病急驟,皮損呈圓形或橢圓形淡紅斑片,中心有細微皺紋,表面有少量糠秕狀鱗屑;伴心煩口渴,大便于,尿微黃;舌紅,苔白或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

  辨證分析:血分蘊熱,復感風熱,風熱蘊結(jié)于肌膚,故發(fā)病急驟,皮損呈圓形或橢圓形淡紅色斑片;風熱傷津,膚失潤養(yǎng),故皮損中心有細微皺紋,表面有少量糠秕狀鱗屑;心煩口渴、大便于、尿微黃為臟腑有熱之征;舌紅、苔黃、脈浮數(shù)為風熱蘊膚之象。

  治法:疏風清熱止癢,

  方藥:消風散加減。瘙癢甚者,加白鮮皮、地膚子以祛風止癢。

  (二)風熱血燥證斑片鮮紅或紫紅,鱗屑較多,瘙癢劇烈,伴有抓痕、血痂;舌紅,苔少,脈弦數(shù)。

  辨證分析:風熱久羈,內(nèi)人營血。傷陰化燥,故斑片鮮紅或紫紅,鱗屑較多,瘙癢劇烈,伴有抓痕、血痂;舌紅、苔少,脈弦數(shù)為風熱血燥之象。

  治法:涼血清熱,養(yǎng)血潤燥。

  方藥:涼血消風湯加減、血熱甚者,加水牛角以涼血清熱。

  二、外治法

  (—)以5%一10%硫黃膏處涂或三黃洗劑、2號癬藥水、復方蛇床子洗劑等外搽,每天3—4次。

  (二)苦參、蛇床子,土茯苓各30g,川椒l:g,明礬15g,煎水外洗,每天1次。

向全國2萬專家即時咨詢

我要提問

更多>>

推薦專家

李恒進

李恒進 主任醫(yī)師

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(yī)院(301醫(yī)院)

皮膚科

擅 長:

皮膚病性病、老年性皮膚病、皮膚美容[詳細]

更多>>

推薦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