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胃不和疾病
疾病介紹
-
肝胃不和,中醫(yī)名詞。 指肝失疏泄,胃失和降所表現(xiàn)的征候。 主要表現(xiàn)為:脘脅脹悶疼痛,噯氣,嘈雜吞酸,急躁易怒,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(shù)
病因
-
肝胃不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①情志不遂,氣郁化火
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,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證候。又稱肝氣犯胃證,肝胃氣滯證。以上原因均可導(dǎo)致擾亂肝胃正常功能,形成肝胃不和證.本證多因情志不舒,肝失疏泄而引起,特殊情況下因寒邪入侵肝胃,擾亂肝胃正常功能所致。以胸脅、胃脘脹痛或竄痛,呃逆、噯氣為審證要點(diǎn)
癥狀
-
肝胃不和有哪些表現(xiàn)及如何診斷?
①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--肝失疏泄,肝胃氣滯。
②呃逆噯氣,吞酸嘈雜──肝胃氣滯,氣郁化火,胃失和降。
③煩躁易怒--氣郁化火,肝失柔順。
④舌紅苔薄黃,脈弦或帶數(shù)--氣郁化火之征。
⑤或巔頂疼痛,遇寒則甚,得溫痛減--寒邪內(nèi)犯肝胃,陰寒之氣循經(jīng)上逆。
⑥或形寒肢冷--寒邪入侵肝胃,損傷陽氣。
⑦或嘔吐涎沫--寒邪內(nèi)犯肝胃,損傷中陽,水津不化,氣機(jī)上逆。
⑧或舌淡苔白滑,脈沉弦緊--寒邪內(nèi)盛之象。
【診斷要點(diǎn)】
(1)有情志不舒,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,擾亂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礎(chǔ)。
(2)若情志不舒,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脅、胃脘脹痛或竄痛,呃逆、噯氣為審證要點(diǎn)。
(3)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見形寒肢冷、巔頂疼痛、嘔吐涎沫等癥狀。
本證可分為肝氣犯胃和寒邪侵襲肝胃二種類型。肝氣犯胃者,肝郁化火,橫逆犯胃,肝胃氣機(jī)不暢,則胃脘脅肋脹問疼痛;氣郁化火,胃失和降,則曖氣吞酸,呃逆嘔吐;肝失條達(dá),心神不寧,則煩躁易怒;舌紅苔薄黃,脈弦為肝氣郁而化火之象。
寒邪侵襲肝胃者,陰寒之邪循肝經(jīng)上行,則巔頂疼痛;寒邪犯胃,中陽不足,胃失和降,則嘔吐涎沫;陰寒之邪內(nèi)盛,陽氣受損,則形寒肢冷;舌淡苔白,脈沉弦為陰寒之象。
檢查
-
肝胃不和應(yīng)該做哪些檢查?
纖維胃鏡檢查、上消化道X線檢查、胃液分析等的異常,有助于本病的診斷。
鑒別
-
肝胃不和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?
相似證候的辨別:本證的肝氣犯胃型當(dāng)與脾胃濕熱證相辨別,兩者均可出現(xiàn)胃院脹痛,曖氣吞酸,呃逆嘔吐等癥。但本證有肝氣郁結(jié)、橫逆犯胃的臨床表現(xiàn),脾胃濕熱證無這一表現(xiàn)。本證的寒邪侵襲肝胃型當(dāng)與寒邪犯胃證相辨別,兩者都有胃寒疼痛、嘔吐等表現(xiàn),但本證有肝寒氣郁的臨床表現(xiàn),寒邪犯胃證則無這一癥狀。 辨證注意點(diǎn):抓住肝胃同病的臨床特征,并注意區(qū)分寒熱的不同。
并發(fā)癥
-
肝胃不和可以并發(fā)哪些疾?。?
肝胃不和證臨床除胸脅脹痛,善長(zhǎng)太息,急躁易怒,脈弦等肝郁癥狀外,重在胃失和降,還可見呃逆噯氣,吞酸嘈雜,食納減少癥狀。
預(yù)防
-
肝胃不和應(yīng)該如何預(yù)防?
暫無相關(guān)信息
治療
-
肝胃不和治療前的注意事項(xiàng)
疏肝和胃--左金丸合金鈴子散
常用中藥:吳茱萸、黃連、川楝子、茯苓、玄胡、香附、炙甘草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