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梔黃口服液主要成分是由茵陳蒿、梔子、黃芩、金銀花組成;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中記載:茵陳為菊科植物,是茵陳蒿的干燥幼菌,味苦性寒,主要用于濕熱熏蒸而發(fā)生的黃疸,所含有的茵陳酮及β-葡萄糖醛酸苷酶抑制劑,具有清熱解毒、促進膽汁酸分泌,增加膽酸及膽紅素排泄量, [1];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,黃芩的干燥根,《本經(jīng)》謂其“主諸熱黃疸”,兼有消炎、利膽、安胎作用,黃芩中的黃芩苷(每10毫升茵梔黃口服液中含黃芩苷0.4g)能抑制脂質(zhì)過氧化反應,促進膽囊收縮[2];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,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,《金匱要略》描述梔子素具有清利三焦肝膽濕熱之功效,可顯著降低血液中膽紅素水平,用于治療肝膽濕熱郁蒸之黃疸,具有涼血解毒、促進膽汁分泌和活血化瘀的作用[3]; 金銀花含有多種綠原酸類化合物,能夠加快腸蠕動,消炎、解毒作用顯著[4],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[4];;
茵梔黃口服液含有茵陳、黃芩、金銀花、梔子等提取物, 故為退黃之藥物選擇。有不少學者研究【5] 證實了茵梔黃口服液是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安全、有效的輔助藥物。近年來也有作者探討研究了其降低膽紅素的分子學機制[6];;
中醫(yī)學認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歸屬于“胎黃”范疇,謂之胎疸。由于孕母在孕前、孕中受濕熱邪毒而傳給胎兒,造成分娩下的小兒身體發(fā)黃,加之新生兒組織器官發(fā)育不完善,對濕熱邪毒不能及時代謝排出,以致膽汁淤積,出現(xiàn)皮膚黏膜發(fā)黃。因此,中醫(yī)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,多以清熱解毒,利濕退黃為立論,但新生兒出現(xiàn)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綜合因素導致,包括新生兒初期紅細胞代謝特點、肝酶活性、白蛋白水平以及疾病、甚至喂養(yǎng)不當?shù)仍?,因此茵梔黃口服液不是治療新生兒黃疸主要方法,是輔助用藥,因其“寒涼”的中藥特性,新生兒用藥時注意慎重評估,避免用藥后出現(xiàn)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