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科 | 副主任醫(yī)師
副主任醫(yī)師、口腔粘膜病科副主任。
嘴唇、腮幫上黃色的小顆粒是正常的脂肪組織,通常解釋為迷路的脂肪組織,又稱為米脂癥,又名皮脂腺異位癥,這是一種皮脂腺的疾病。 該病是由于皮脂腺發(fā)育的身體性變形和皮脂腺增生所導致,其病因不明,認為與內分泌因素局部刺激或者創(chuàng)傷有關,通常表現為無明顯的隆起,呈群體的分布,多呈蛋黃色或者少數為蛋白色,部分可融合成密集不規(guī)則的斑片,表面是光滑的,當繃緊皮膚的時候能更清楚地看到有細小的泥沙感,患者常無自覺的癥狀,多因無意間發(fā)現了口腔內的黃色小顆粒而來就診。
做到以下幾點,可以有效的預防口腔癌的發(fā)生: 第一、避免不必要的長時間光照,以防止引發(fā)唇癌。 第二、避免吸煙、喝酒和嚼檳榔,這些都是誘發(fā)口腔癌的高風險因素。 第三、如果是帶假牙的病人,發(fā)現假牙下的組織有疼痛和發(fā)炎等癥狀時,要及時的就醫(yī)。 第四、要平衡飲食、粗細搭配、合理營養(yǎng)不吃、不喝過燙的水與食物,避免刺激口腔組織。 第五、要拔掉牙齒的殘根和殘冠等不能修復的牙齒,要佩戴良好的假牙不刺激組織。 第六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口腔衛(wèi)生習慣,經常刷牙。
以下的臨床表現就提示了患口腔癌的風險較高: 第一、口內有腫塊結節(jié),尤其是成菜花狀的增生物。 第二、紅色或白色的斑塊,潰瘍、炎癥等癥狀,長期不能痊愈者,臨床中常見的白斑和紅斑。 第三、口腔內無明顯原因的反復出血,要與有牙結石刺激下的牙齦出血、牙齦炎、牙周炎相鑒別。 第四、口腔內無明顯原因的麻木、灼熱或干燥感,需要與灼口綜合癥進行鑒別。 第五、說話或吞咽時發(fā)生困難或者不正常,舌部的活動障礙等。
口腔黏膜病常與口腔內的局部環(huán)境密切相關,一些不良的口腔環(huán)境使得導致患上各類口腔黏膜病的幾率會增加: 第一、口腔內的菌群失調,如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,或者長期濫用抗生素等, 第二、真菌感染有關。 第三、暴露在外的金屬充填材料或者假牙,可能引發(fā)口腔黏膜的過度角化和胎選樣反應。 第四、帶有銳利牙尖的殘根殘冠或者佩戴著非正規(guī)制作的假牙,通常稱之為不良修復體。 若反復長期的刺激口腔黏膜,極易導致創(chuàng)傷性的潰瘍,甚至口腔癌。
嘴里反復出現的無痛性的小泡,很可能是口腔粘液腺囊腫,這是一種良性的小腫物,以下唇及舌部最為好發(fā),多是因為口腔內的局部刺激,比如進食時的摩擦、咬唇不良習慣等導致的腺體的損傷、唾液的外漏最終形成的囊性腫物。 小泡除伴有一定的異物感以外,通常沒有明顯的疼痛等癥狀。小泡的泡壁一般創(chuàng)后較易破,潰流出蛋清樣的粘液,當囊腫再次受到刺激時極易復發(fā),出現小泡時消時長的情況。 部分的囊腫因反復的刺激使其局部出現硬結,表面粘膜逐漸增厚發(fā)白,使小泡不再破潰而持續(xù)的存在于口腔內。此時通常需要采用手術或激光的方式予以切除。